2016年7月專題: 留學生涯


本月金句: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聖經˙提摩太後書》二章22節)

2016年7月專題--留學生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為止,大約50萬來自世界近200個國家的海外留學生在澳洲上學,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佔最大比重。以去年下半年為例,在全部簽發的143,886張學生簽證中,中國就高佔24.1%的份額。踏入2016年,這種勢頭有增無減。僅僅今年頭三個月,就有近五萬名中國新生開始了他們的澳洲留學生涯。當如此龐大數量的年輕同胞踏上這片嶄新的土地,他們將怎樣適應全然陌生的異國生活?如何面對課業的挑戰?我們已經在此安居樂業的人,是否已做好準備,迎接這些初來乍到的莘莘學子?

專題: (社論) 澳洲留學面面觀
專題: 不要忽略身邊的留學生
專題: 在學生福音工作中成長
專題: 痛苦中的安慰
專題: 留學——改變人生軌蹟之旅
專題: 認識真正的愛


專題: (社論) 澳洲留學面面觀

文/柳岸

在去年底,已有近50萬海外留學生在澳洲上學。而今年首三個月,單單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就達到46,400人,使中國留學生比例升至29.4%的新高。

有利經濟的政府決策

澳洲的留學產業,每年為政府帶來近200億的財政收入,是澳洲目前第三大出口產業。這是澳洲統計局5月初所發佈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數據,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2%。或許受此數據的鼓舞,政府近期又推出一項海外學生簽證規例:從今年7月2日起,六歲的孩童就可以申請來澳留學了。

從政府層面看,這項決策將可開拓更多生源,為澳洲帶來長遠的經濟利益。試想,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漫長學習期間,所繳交的學費、孩子自身以及家長在澳陪讀的生活費,加起來會是何等可觀的數字!這與政府在若干年前,讓來澳完成高等教育的海外學生獲得永久居留權可謂一脈相承。政府不需在你身上投資一分錢,等你完成學業了,那時你剛20歲出頭,年輕、有學識、懂英文,這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人口。請問這樣的人誰不要?

當然,澳洲之所以能吸引數十萬海外家長不惜花巨資送兒女到此留學,與澳洲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教育聲譽是分不開的。澳洲令人舒適的氣候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一直以來都備受海外人士所稱道。在QS全球大學2015至2016年度排名版上,澳洲一共有五所大學,包括澳洲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斯州大學、昆士蘭州大學進入前50名,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後,最受海外學生歡迎的國家。

值得敬佩的中國家長

由於工作的關係,筆者常常有機會接觸來澳探視兒女的留學生家長。每當我和這些家長交談,總能感受到他們對兒女的殷殷期望。他們將兒女送來澳洲留學,希望兒女學有所成,獲得澳洲學歷,將來能夠從事較好的職業,前途光明一些,日子過得好一點。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家長經濟條件較好,有足夠能力支付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兒女在澳洲除了讀書以外,什麼都不用操心。筆者家裡就曾住過一位學生,她來澳洲從11年級讀起,一共留學七年,最後拿到碩士學位。這七年間她完全不需要工作,在就讀悉尼大學期間還花五萬多澳元買了一輛全新的寶馬。而另外一個家庭就很不同,為了供孩子來澳留學,甚至把中國的房子都賣了。姑且不論其做法是否恰當,但為了兒子的前途,不惜破釜沉舟的勇氣,就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筆者還知道一個家庭,兩夫妻實際上並不富有,但夫妻倆的女兒渴望出國深造。為了成全女兒的心願,他們義無反顧地把女兒送到國外。那幾年他們倆拼命做工,用辛勞的體力所得,兌換成昂貴的外匯,終於幫女兒取得高等學位。

這樣的故事說也說不完。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在每一留學生的背後,都少不了家長的支持。正是這些了不起的家長,撐起了持久不衰的留學市場。我們理應向他們表達敬意!

海外留學當自強

「澳洲的課程設計,只要你肯花心思去讀,是一定能讀下來的。」這是確實的,學校不可能去設計課程難為學生,讓你無法學下去。

「有一位醫生,初來澳洲時英文不好,上課時放一台卡式錄音機在老師桌上,回家後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播放,直到把老師所講的聽懂為止。在大學醫學院,他要比別人付出多幾倍的努力,終於讀完了本科,陸續又考取了多份證書,後來的情況就好多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也跟很多人分享過。

「現在辛苦一些,等你讀完了,你回頭來看,就發現很值得!」

事實上,大部分留學生都能體會父母的苦心,珍惜父母給自己創造的機會,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經過幾年刻苦學習,取得學位,現在都已經安居樂業。但也有一些無心向學、沉迷各種遊戲,來澳兩三年,仍無法適應學校課程的,實在枉費了父母的一番心血,非常可惜!

結語

隨著政府降低留學年齡新政的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澳洲即將迎來新一波更大規模的留學潮,而且這一波留學潮的特點與以往不同:這些年紀小小的留學生,必然要帶來陪護他們的年輕媽媽。他們來到異國他鄉,將要面臨許多生活的挑戰,包括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等,他們需要現實和屬靈的切實幫助,作為澳洲華人教會,我們能為他們作什麼?

Back to Top


專題: 不要忽略身邊的留學生

文/呂牧

專題--不要忽略身邊的留學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好一首孟郊的《遊子吟》,道出了遠離家鄉的人如何思念慈母對他莫大的恩情。昔日的人離鄉別井,真的歸期難定,一別也不知何時再返,難為母親擔心之情,惟有盡上最後努力,為孩兒縫製暖暖的寒衣。對於出門遠行的遊子,惦念著慈母默默無言卻又舐犢情深的關愛,不禁泛起內心種種思念親恩的衷情;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何時能有回報呢?

30多年前,筆者從香港遠赴澳洲這個陌生地求學,對《遊子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時至今天,無論是經濟條件的改善及交通網絡的發達,均給出門遠行之人(包括留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只要花幾小時至一天的時間便可返回家鄉探望家人,會否遊子的情懷也減退很多呢?

留學生是在華人社區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不少人總以為他們來到澳洲求學是天之驕子,何須為他們費心。事實真的如此嗎?每年澳洲也有不少從世界各地來這裡的留學生,中間不乏從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及亞洲等地區的華人子弟,他們帶著無限的憧憬與希冀,希望為自己闖出未來的天地,但當中所經歷的人地生疏、孤單、掙扎、挫敗、失落、無助,我們又能夠有多少體會呢?因此,一方面我們是盼望每一位留學生,都珍惜上帝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應該多思想如何與他們同行這段人生重要的時刻呢?

此期《號角》以「留學生涯」為題,藉此帶出有關對留學生多方面的了解,希望我們不要忽略身邊所接觸到的留學生,讓我們(特別是在這邊定居的基督徒)向他們表達出一份從上帝而來的愛心與關心,也能夠將基督耶穌的救恩與他們分享,讓他們在留學生涯這段時間得著一生中最寶貴的福音。

Back to Top


專題: 在學生福音工作中成長

文/黃建輝牧師

專題--在學生福音工作中成長1筆者自幼認識耶穌,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有良師益友陪伴。在自己服事留學生的事工上,黃建輝牧師亦有很美好的回憶。

中學時代

年少時,我在香港離島長洲長大。長洲官立中學是唯一的中學,那時剛由小學校舍轉為中學。初中開始,因只有四間課室,所以都要分上、下班上課。入學之初,欣聞有一位新來的音樂老師,是建道神學院李非吾老師的太太——陳永鈿老師。她邀請同學們每星期三晚到她家查經聚會,就在神學院教師宿舍。我當時剛決志信主不久,所以很歡喜參加這樣的聚會。

陳老師不只自己帶領,還安排香港基督徒學生團契的總幹事陳喜謙先生(我們歡喜稱他為謙叔)、同工余慧根先生等來作特約講員。參加的同學陸續信主,參加了長洲各不同教會,當中有多位後來奉獻自己,終身傳道服事神,甚至有的成為神學教授、神學院院長。

專題--在學生福音工作中成長3及至高中,我家因遷居新界,便轉學到元朗公立中學。那裡有一位基督徒老師夏曉曼,為我們組織學生基督徒團契,當中很多同學信主,後來在社會上有很好的見證(有同學後來成為加拿大國會議員)。夏老師也推薦我參加全港基督徒中學生領袖夏令訓練營,在當中,讓我有機會認識其他同學,他們升讀大學後,成為社會和教會的領袖。

師範時期

中學畢業後,在葛量洪師範學院接受訓練,也積極參與校內基督徒團契,曾擔任團契職員和團長,因此畢業時被一家有負擔藉教育傳福音的學校所羅致,那就是「油麻地灣仔堂基道學校」。該校董事會的主要成員盧家馼牧師,也是因學生福音運動信主,所以向他母校的基督徒團契發出邀請。後來我才知道,盧牧師竟然邀請了葛師先後四屆的基督徒團契團長成為該校的教員。因為老師們都是熱心傳福音的基督徒,後來該校的學生都認識了耶穌,且成了教會的忠心分子。去年我參加該校學生組成的教會之一——「中華基督教會基道堂」,其中一位女執事便是當年的小學生。

專題--在學生福音工作中成長2藉傳媒傳福音

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再到香港浸會學院修讀傳理系,畢業後參加「福音傳播中心」(現稱「真証傳播」)工作。該機構專為學校製作音帶,供基督教學校早會播放。只可惜後要進修神學,在那裡只服事了一年。80年從神學院畢業後,在福音廣播工作中服事了六年。我所屬的教會——宣道會希伯崙堂,有意差遣我和師母到澳洲柏斯開荒華人教會。

澳洲開荒教會

牧養教會對我來說是新嘗試,因沒有太多經驗,而且要面對多元文化的會眾,雖然會眾都是華人,卻是來自五湖四海,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東南亞、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最熟悉的,倒是來自香港的大學生,他們的人數竟佔了當時會眾的一半。他們大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園的獨身青年,因此我們的家就成為他們居停的安慰所,我們夫婦二人就成為他們的臨時家長。

我們開放家庭,教會也因青年人活潑起來,他們亦漸漸成熟,常常成為我們的禱伴、喜樂甚至鼓勵,分擔我們牧養的重擔。六年過去,神又為我們安排同工接替,呼召我們到另一城市——墨爾本再繼續事奉。

墨爾本維省的「宣道會宣信堂」,開始也是以大學生福音工作為主,當時一班年輕的基督徒領袖(執事當中竟然一半是剛從香港移民來澳的物理治療師),同心合意服事一班香港來的學生,不到六年,會眾人數達200多人,急需增聘教牧同工。我們在柏斯所積累的經驗,可能用得上,經過禱告,我們答允他們的邀請,過去當他們的牧師。

那時,我們也要照顧眾多家庭會友,但大學生的福音工作,仍然是我們樂意和較有果效的事奉,畢竟青年大學生可塑性高而且有活力。我雖然在他們當中只有四年,可是與青年人建立了長遠關係,直至十多年以後,他們再移民回澳洲,我們仍是他們的屬靈朋友和生活顧問。

之後,我們再遷來悉尼和坎培拉,留學的大學生仍然是我們主要事奉重點,可是因為教會事務開始繁多,我們儘量關懷青年大學生們,轉為顧問形式,鼓勵他們自己組織,互相幫助,效果仍然不錯。

蒙恩事奉

回顧這40年來的事奉,學生的培育工作,最使我們蒙恩。看見年輕人的改變,他們行在主道上,我們心感欣慰。尤其是最初到澳洲柏斯最艱難的日子,那群與我們一起成長的青年學生,現在已經成家立室。每次我們回港與他們聚舊,除了很多美好回憶,見到他們當中有多人奉獻事主,繼續服事我們所服事的主。當日我們曾被批評,花太多時間在不容易見到回報的留學生事工上,因為他們畢業多回原居地工作生活,不會留在本教會中。可是經過20多年後,當年的大學生,今日也有成為澳洲教會的牧者,回饋澳洲華人。想到這裡,我心中不斷感恩。

服事留學生,讓年輕人得著指引,使他們一生行在正途主道上,福音就如此承傳下去。神藉許多良師造就我,亦使用當日我們服事的大學留學生,成為今日教會特別是澳洲華人教會的領袖和牧者,使更多人得造就。願榮耀歸智慧的上帝!

Back to Top


專題: 痛苦中的安慰

文/張梅

專題--痛苦中的安慰1編者:中國留學生冷孟梅今年4月在悉尼遇害,母親張梅女士來澳處理後事,在痛失愛女、前路茫茫之際,教會的牧者及弟兄姊妹對其伸出援手,並向她傳講基督的愛,使張女士得安慰且接受福音,寫下這篇生命見證。2008年8月我的先生去世,女兒似乎一夜長大,承擔家裡所有的家務,也很照顧我。一直以來,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女兒就是我的一切,她也一直很孝順。

女兒考上大學後,覺得國內大學不能滿足自己的學習,所以決定2011年來到澳洲讀書深造。不幸的是,今年4月25日下午,接到女兒失蹤的消息,姐姐說已失蹤兩天。當時我就知道兇多吉少,因為女兒從來沒有兩天聯繫不上的情況。

女兒的離開,讓我感覺生活的重心都沒有了,腦子裡一片空白。在發現女兒遇害的海邊,想到還是花樣年華的女兒,還沒開始她的美麗人生,就這樣離開了,自責、愧疚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在海邊接到牧師送的《聖經》,聽到牧師的禱告,我感到有股愛在包圍著我,有一種力量在支撐,有人可以依靠。

專題--痛苦中的安慰2去殯儀館時,工作人員問我有沒有信仰,我想起在海邊牧師和長老送我的《聖經》,又為我禱告,第一反應是跟長老和牧師聯繫。當我跟他們講完這個事情,他們一口答應要幫忙操辦喪禮,真的讓我非常感動。原來我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而是有很多人和我站在一起。

牧師、長老為女兒主持安息禮拜,聽著他們的禱告,讓我深受感動。看到有這麼多素不相識的人,卻願意來陪伴我,給我鼓勵,使我得著很大安慰。我跟姐姐、媽媽、姨媽一起來到教會,這是我們第一次去教會。這樣的聚會就好像家人的聚會,大家在一起敬拜上帝。牧師分享神的話語,讓我對生命充滿了感恩。他們分擔別人的痛苦,將喜樂和平安傳到我的心裡。隨後做了決志禱告,內心感受從來沒有如此平安!我相信神會清楚引導我的未來。跟牧師、長老和弟兄姊妹們在一起,他們付出的愛心、關心和幫助,讓我心裡有了依靠,也真實感受到上帝的愛。剛剛得知女兒是被自己的家人(姐姐的丈夫)作案所害時,很是憤恨,第一想法就是要他為女兒償命。但是現在,我只想知道他當時的想法和原因。我把這事交託給神,相信神一定會為義人伸張正義。

每當自己一個人時就會想起女兒,傷心、難過就會瞬間湧上來,甚至晚上睡不著覺。現在,這種感覺還是會有,但不同的是,每當這個時候我就開始禱告,心裡平安很多,晚上也可以睡著。在決志信主一週後,在禱告中我聽到神的聲音,祂告訴我不要擔憂,祂會指引我未來的路。

雖然我信主的時間很短,但我渴慕神的話語,我也相信神的旨意會成就在我身上。我已經得著神的愛,希望未來自己能被神使用,去幫助別人。

Back to Top


專題: 留學——改變人生軌蹟之旅

文/江河

專題--留學——改變人生軌蹟之旅1編者:蔡沛良牧師和林越姊妹,曾是眾多留學生中的一員,回顧他們的留學路,是神(上帝)為他們鋪成的恩典之路,他們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留學改變人生上帝改變生命「當初設想,到澳洲讀完大學就回香港,進入一間大會計師樓工作,奮鬥幾年後自己創業,掙很多錢。」然而沒想到,20多年後的今天,蔡沛良不是會計師,而是一間有800多會眾的教會牧師。

「來澳洲之前幾個月,我已經去教會。別人聽說我要去澳洲留學,就說,『你要為這事情禱告,求上帝帶領你前面的道路。』」

「記得那天早上6點鐘,飛機到達柏斯。一位親戚來接我,問我到了之後有什麼事沒有,我說沒什麼事。親戚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教會?我說好啊!這樣,9點鐘的時候,我已經坐在教會裡了。心想:上帝真是聽了我的禱告了。」

專題--留學——改變人生軌蹟之旅2就在那天,他在教會裡遇見了後來成為師母的女子。「不過那時候,誰也沒往那方面想。她那時已有做宣教士的心志,我最多算是慕道友。」

「教會裡的人對我們這些留學生特別好,常常在家裡煮很多東西招待我們,感覺就像回到家裡。當我們遠離父母、心裡孤單、想家的日子,這種家的感覺能讓人體驗到上帝的真實。因此,到這教會兩個月,我就受洗了。」「過了一年多,我開始萌生讀神學的意念。我既然要奉獻作傳道,眼下在讀的專業好像就沒多大意義了。」

「『何不立即進神學院呢?』我常想。」

「這時她似乎也發覺:這位年輕人看來有點與眾不同呢。而我在心裡對她也有真實的傾慕。我於是展開追求。」

「我母親不反對我立即去讀神學,而我父親則希望我繼續讀完會計財務專業。我思量了一回:我只要再讀一年就畢業了(我的課程是三年制),至少不會讓父親太失望(因為他還沒有信)。」

「我是1994年4月到柏斯,2014年4月到悉尼。在柏斯正好待了20年。」

這20年期間,讀了三年大學,四年神學院,牧會13年。

「2001年神學院畢業,結婚也是這一年。」如今,蔡牧師夫妻已有兩個女兒。在悉尼牧會,轉眼也有兩年了。

筆者以為:是留學,改變了蔡牧師的人生軌蹟。他卻說,是上帝,改變了他的生命。

昔日單身留學今天多子之母十多年前,筆者在另一機構服事時,就認識了林越。那時,她來澳洲不久,剛大學畢業,還是單身。我們雖然一起同工,卻不怎麼談私事。所以,她的留學經歷還是近日採訪她的時候才知道得多一些。

「我是2000年4月20日到悉尼的。我原想在澳洲讀兩年書就回中國了。來了以後,才了解到我所讀的國際商務研究生課程,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碩士學位,而且移民的分數就夠了。於是,我2001年8月遞交申請,當年年底回中國等候(這類申請必須離境等候),2002年3月就批准了。」

算起來,從留學到移民,林越才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她在中國已經信耶穌。來澳之前,她透過所在大學外國教授的介紹,聯繫到悉尼教會的人,所以從下飛機到住宿,都得到妥善的安排,並且還很快找到一份寫字樓兼職工作,足夠支付她讀書期間的生活費。一講起這些,她就特別感恩。

「2002年6月認識Michael,12月我們結婚、Michael受洗。他以前經歷過坎坷,一度對人生失去盼望,但神使他的生命翻轉,重新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們都認定我們的結合是上帝所預備的。我們在那年7月轉去聚會處聚會,並且上帝為我預備了一份服事的工作。」

「我後來又去進修了會計課程,從2011年起到一家大型公司會計部門工作。爸爸媽媽都為我感恩。」

「我和Michael都喜歡孩子,上帝真奇妙,祂一共賜給我們四個小孩。Michael總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我成了多子(女)之母。我有這樣多的福分,是我當年來澳洲時想像不到的。」

Back to Top


專題: 認識真正的愛

文/劉辛茹

時光匆匆,今年已是我在澳洲的第五年。回顧這一路,一幕幕刻骨銘心的記憶,細細品味,每一段經歷都帶給了我成長。其中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上帝,祂成為我內心的支柱,是我每天力量的源泉;祂告訴我什麽是信、望、愛,讓我知道要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最美的愛

剛來澳洲時,懵懵懂懂的我帶著好奇心,一點點認識悉尼這個美麗的城市。這裡有我喜歡的歌劇院、沙灘、藍天白雲,人們的生活也很悠閑舒適,我欣賞著周圍的一切。然而時間一久,發現這一切似乎和我毫無關係,我的生活僅僅是兩點一線——學校和住房。

後來我認識了幾個中國同學,一起上課下課,一起外出遊玩,友情逐漸佔據了生活的大半,我漸漸感受到異國他鄉的溫暖。我曾以為這種相互的陪伴會長久,後來才知道,人和人的關係可以很近,也可以忽然變得很遠,因為不是每個人對你的好都是出於愛,即使是愛也會有它的局限。我原本憧憬的生活破滅。當我對人、對生活失望,對這個利益世界充滿冷漠的時候,有一盞燈照亮了我的世界,點燃了我對生活的熱情,那是上帝的愛。

那時的我,對生活沒有盼望,對未來很迷茫,甚至把生活中一個個挫折歸咎於自己,內心很空洞。我常問自己,如果這個世界只有利益,連真心和愛都沒有,那生活的動力和意義在哪裡?就在這時,《聖經》的話帶給我很多感動,溫暖了我:「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上帝的話鼓勵我無論在何種境況,心中都要存信、望、愛,並且愛是最大的。祂就像是完完全全明白我的處境,把這句話適時地攤開在我眼前。

《聖經》也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8節)。這是我見過最美的關於「愛」的描寫,也是我所嚮往,去成為一個充滿愛、也能把愛帶給別人的人。可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單單靠自己無法去愛,也無法活出愛,但靠著上帝的力量和祂的話,我被鼓勵著放下過去的一切,學習不去計較人帶來的傷害,忘記過去,然後重新開始熱愛生活。

◎不離不棄

第一次踏進教會,第一次看福音電影,第一次學習《聖經》,我的內心出奇的平靜、安穩,有一種奇妙的力量推著我向前走,一點點去認識祂。後來才知這是上帝的帶領。後來我受洗成為基督徒,在教會這個大家庭成長。在上帝那裡,我重新找到了愛,不同於世界有期限的愛,而是永恒的愛;我也在異國他鄉找到了生活的盼望,內心很充實。

上帝的愛陪伴著我在澳洲的日日夜夜。學業的壓力或者生活的憂慮,我都會以禱告交託給上帝,讓祂來帶領。祂拿走了我的憂慮,帶給我內心平安。在結束本科公關與廣告專業後,我也曾猶豫究竟是留在澳洲或回去中國,如果留下,是否要放棄我所喜歡的廣告設計專業,最終選了喜歡的專業,只因上帝再一次鼓勵我去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被「移民」這一外在條件所綑綁。

我剛完成研究生設計專業第一學期,每天都很開心、充實,若沒有上帝成為內心的支柱,這條夢想的道路我不可能走得如此堅定。如今,我喜歡和別人分享上帝在我生活中的帶領,因為若沒有祂,我無法走出生活的陰影;祂使我看到了生命的陽光,重新認識了真正的愛,學習去活出祂的愛,去過積極有意義的生活,不隨波逐流。未來的路,無論我留下或回國,祂一直都在,不離不棄。

Back to Top


2016年7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生命的旋律藍山集健康寶庫世界遊蹤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鹽光之窗教會消息